88858cc永利官网

唐中林

    2025-03-27 17:36:25           浏览数:0

个人简介:唐中林,二级研究员。2014 年起先后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所研究员,中国农科院“猪基因组设计育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兼任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组成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禽分子标记分会常务理事、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香猪工程中心主任和 PAG-Asia 国际会议共同主席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973 子课题、863 重点、转基因重大专项子课题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 20 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iMeta、Genome Biology、Advanced Science、Nucleic Acids Research和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以主编或副主编出版《猪重要性状的组学遗传基础与改良》、《中国地方猪种地理与文化长廊画卷》等专著 3 部。获国家授权发明利 28项,软件著作权 23 项,国际发明专利 1 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中国发明专利银奖、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20 项。

研究方向:猪基因组设计育种

学习工作经历

教育经历:

(1) 2001-09 至 2006-06, 华中农业大学,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博士

(2) 1994-09 至 1998-06, 华中农业大学, 畜牧学, 学士

博士后工作经历:

(1) 2006-07 至 2008-06,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科研与学术工作经历(博士后工作经历除外):

(1) 2017-06 至 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动物基因组研究中心, 研究员

(2) 2014-01 至 2017-06,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猪基因与细胞工程室, 研究员

(3) 2015-09 至 2016-09, 哈佛大学, 哈佛医学院, 研究员

(4) 2008-07 至 2013-12,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猪基因与细胞工程室, 副研究员

(5) 1998-07 至 2001-08, 广西畜牧研究所, 养猪研究室, 研究实习员

科学研究:

唐中林多年来长期专注于猪重要经济性状遗传解析和品种改良研究,在我国猪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良种猪国产化”方面做出了系列成绩。针对中外猪种表型差异的多组学解析、重要经济性状关键基因鉴定、新品种培育和种质创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

一、综合运用多组学信息揭示猪产肉性状遗传基础。

综合利用高通量基因组、转录组、表观组、代谢组、蛋白组和单细胞空间组等多种组学技术和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深入解析了猪骨骼肌生长发育和产肉等重要经济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Genome Biology, 2007. 8(6): R115, 第一作者;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21. 49(3):1313, 通讯作者)。构建首个地方猪种“超清”单倍型基因组,以及多组织层面的顺式调控元件遗传变异图谱(Genetics Selection Evolution, 2022, 54(1):62, 通讯)。结合单细胞和长读长测序,组装瘦肉型长白猪染色质体级别的分相基因组(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4. 7(1):738, 通讯)。系统分析了我国地方猪种和西方瘦肉型猪种出生前后 27 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骨骼肌的比较转录组,发现中外猪种骨骼肌的异步性发育规律,初步阐明了中外猪种产肉性状差异分子机制(PLoS Genetics, 2021. 17(11):e1009910, 通讯)。构建猪的泛基因组图谱,完成了 82 个猪品种的全基因组分析,建立了“千猪”变异组,从分子层面对猪种资源开展评价,揭示中外猪种表型分化的遗传基础。整合猪 6901 个样本、392 个项目和 7 种类型的组学数据集,建立了大规模的猪多组学数据库 PIGOME(http://pigome.com),为猪遗传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提供了宝贵资源。

二、高效鉴定猪产肉等重要经济性状的关键基因和分子标记。

构建猪骨骼肌环状 RNAs 图谱分析,鉴定了骨骼肌生长发育的关键环状 RNA 分子 circFgf2 及其调控信号轴(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 2022,13(1): 696, 通讯)。系统研究 miRNA 对猪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调控,发现 miRNA-148 通过 ROCK1 调控骨骼肌细胞的分化(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2,287 ( 25 ): 21093-101,通讯)。基于长链非编 RNAs 图谱分析和功能研究,发现 lncRNA-MEG3 通过 ceRNA 机制调控骨骼肌发育和产肉性状(Genes & Disease, 2023. 10(2): 359, 通讯;Animal Genetics, 2018, 49(6):571-578,通讯)。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猪产肉性状关键基因 SKAP2 和 PDE7B(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24. 23(1):217, 通讯)。建立规模化挖掘和鉴定关键基因的方法,克隆 MEG3、RPS27L 等30 多个具自主知识产权和重要育种价值的基因标记,相关成果在国家核心育种场应用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相关专利获 2019 年中国发明专利银奖(农业领域唯一)和 2021 年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等,并应用于10 余家企业的猪育种。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应用于我国地方猪的开发利用中,其应用成果“基于广西地方猪种的优质猪繁育生产关键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2019 年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开发分子设计育种方法并应用于新品种和配套系猪培育。

开发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基因组选择方法,建立基因组育种平台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24.03.071,通讯);开发了微流控芯片的液滴和微孔阵列自组装技术用于低成本基因分型的检测;相关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在育种中得以应用,显著提高育种效率和选种准确性,2023年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作为主要完成人成功选育“吉神黑猪”和“蓝思配套系”猪,分别于 2018 和 2023 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审定。此外正在培育 “蓝思白猪”、“银香配套系”和“鲲鹏 1 号”猪等新品种和配套系。

教学授课情况

序号

研究生姓名

已毕业/在读

表现情况
(在单位和行业贡献情况、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或荣誉奖励情况等)

1 杨亚岚 已毕业 副研究员。相关成果以(并列)第一作者或通讯发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Advanced Science、PLos Gentic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8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一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吴常信科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2 姚一龙 已毕业 佛山鲲鹏现代农业研究院博士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国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iMeta、Genes&Diseases和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多篇。申请专利4项。
3 范新浩 在读 博士研究生,以并列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Advanced Science、RNA Biology、PLoS Genetics、Communications Biology等高水平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获奖及社会兼职等情况

获奖情况: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一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中国发明专利银奖、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 20 项。

社会兼职:兼任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专家组成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禽分子标记分会常务理事、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香猪工程中心主任和 PAG-Asia 国际会议共同主席等。兼任西北大学校外导师、华中农业大学校外导师等。

联系方式:邮箱tangzhonglin@caas.cn  电话15302617976

Baidu
sogou